“天门”是指隋唐洛阳宫城的正南门——应天门。应天门乃隋唐第一门,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门。一度火出圈的河南春晚、元宵晚会大量的拍摄场景均取自应天门,在镜头下,应天星辉,流光溢彩,颇有一番隋唐盛世的开放大气的景象,让人不禁想要跟着唐宫少女的脚步,穿越千年,相约神都。
应天门规模浩大,气势恢宏,城门东西长137米,长于紫禁城午门17米,两侧阙高超过35米,高于北京的。应天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,历经隋、唐、五代和北宋四个历史时期,历经五百年沧桑而不衰。应天门原名则天门,后因避武则天讳而改为应天门,晚唐五代时又叫五凤楼。不仅对后代都城建设具有较大影响,在中国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立于“双向三出阙”的城门下,感叹于我国古代就有如此登峰造极之建筑设计与技术。应天门上紫微观,檐牙高啄,左右连阙,廊腰缦回,宛若空中楼阁,精巧绝伦又不失宏伟大气。沉浸在我国古代盛世时期都城建设的巅峰之作中,我感受到了使华夏重归一统的隋之繁盛,又仿佛穿越到了雄霸天下、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,重温着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代。
应天门不仅能御敌防守、彰显皇权威严,更是朝廷举行大典的重要场所,大至宴会、登基仪式以及接见万国来使,小至改元、大赦等均在此举行。历经四朝,跨越百年,应天门目睹了一代神都的兴衰起伏,更见证着华夏文明的繁荣与沉淀。恍惚间,我仿佛看见当年隋炀帝杨广每月征发200万男丁营建东都洛阳的情形。邙山之南,伊阙之北,涧河以西,瀍水以东,军事奇才杨广正是看中了东都绝佳的地理位置,而不惜代价迁都洛阳。
登上紫微观俯视天下王土,眼前似乎浮现出女皇武则天在此登基称帝的盛况,女皇威严屹立于应天门上,看万民臣服于脚下,指点江山,向举国展现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不容动摇的权威。在此恢宏的殿宇之下,谁人不心生敬畏,谁人不愿俯首称臣?
触摸着城门的一砖一瓦,现代人都忍不住感叹彼时的建筑构思与铸造技术,更何况当时来神都朝拜的各国使者。在隋唐时,日本曾派大量遣隋使、遣唐使前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。其中,日本派出的第八批遣唐使,正是由唐玄宗在应天门接见。紫微城门金碧辉煌、气势磅礴如斯,可想当年明皇是何等意气风发。
被拥挤的人潮惊醒,才发现竟已沉浸在梦中良久,这一梦,梦回了天下第一门,梦回了隋唐盛世,梦回了盛唐气象……